服務熱線
0755-83044319
發布時間:2022-06-07作者來源:覃倩月瀏覽:2612
2022年5月8日上午,由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清華校友總會集成電路專業委員會和北京集成電路高精尖創新中心共同主辦的“水木談芯”集成電路技術與產業論壇第011期在線上成功舉辦。
本期論壇的主題是“微納世界:學科交叉與青年創新”,報告嘉賓為2008級校友、香港城市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王騁,2009級校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后研究員令狐昌洋,由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唐建石副教授主持,鄧偉副教授協調本期論壇會務工作。共有百余名參會者通過參加騰訊會議與觀看直播兩種方式,在線上參加了此次論壇。
唐建石主持線上論壇
王騁校友2012年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2017年博士畢業于哈佛大學,2018年加入香港城市大學,主要研究方向為集成鈮酸鋰光電芯片及其在光通信和非線性光學領域的應用,在Nature, Nature Photonics等期刊上發表論文30余篇,2019年獲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港澳),2020年獲裘搓基金會前瞻科研大獎,2020年獲香港城市大學校長嘉許獎,2021年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榜單。在題為“高性能集成鈮酸鋰光電器件”的分享中,王騁校友介紹了在薄膜鈮酸鋰平臺上實現的一系列高性能集成光子學器件,包括超低損耗光波導及微諧振腔、高性能低功耗電光調制器、和寬頻譜電光頻率梳等,并提出這些器件有望為未來光通信、微波與毫米波系統提供小型化、高性能的解決方案。報告結束后,王騁校友就“薄膜鈮酸鋰器件與硅光器件比存在的優勢”、“如何控制薄膜鈮酸鋰器件成本”等線上參會者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他建議在校學生應發揚清華精神,踏踏實實做事,盡可能多花一些時間研究更為本質、更有挑戰性的問題,研發一些“基礎設施”式的技術。
王騁校友線上分享
令狐昌洋校友2013年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2016年、2020年先后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碩士、博士學位。從事生物技術研發和神經科學研究,通過分子設計和光學成像先后開發了 SomaGCaMP、Signaling Reporter Islands 和 Expression Recording Islands 等技術讀取生物系統中的動態信號。2021年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榜單,曾獲得 J. Douglas Tan Postdoctoral Fellowship,McGovern Graduate Fellowship,MIT Presidential Fellowship 和 MIT Spot Award。在題為“聆聽大腦信號的交響曲”的報告中,令狐昌洋校友重點分享了一系列觀測生物信號的新技術,包括利用分子聚焦來提高神經活動成像的空間分辨率的 SomaGCaMP 技術,利用空分復用實現對多種生物信號的同時多路測量的 Signaling Reporter Islands (SiRI) 技術,利用自組裝蛋白來規模化地記錄生物信號的Expression Recording Islands (XRI) 技術,并提出腦細胞很可能利用各種生物信號間的非線性耦合所產生的復雜動態模式來編碼和處理信息,而新的技術使得觀測和研究這些復雜的動態模式成為可能。報告結束后,令狐昌洋校友就“SiRI技術的時空分辨率是否能看到深層的大腦信息”、“生物界是否有電刺激和光刺激影響的案例”等線上參會者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他建議同學們明確科研方向,綜合考慮其影響力、興趣和可行性,多關注不同領域的研究和進展,通過跨學科的交叉碰撞產生出更多突破性的想法和創新。
令狐昌洋校友線上分享
在論壇主題討論環節,嘉賓們就“學科交叉與青年創新的感悟”、“集成電路技術對目前所從事的研究領域的相互促進作用及未來可交叉的方向”、“學生未來科研和學習建議”等話題展開深入探討。論壇持續一個半小時,為參會者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杰出青年校友[敏感詞]研究成果及共同探討青年學生如何做原始創新的寶貴機會。
免責聲明:本文采摘自網絡,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薩科微及行業觀點,只為轉載與分享,支持保護知識產權,轉載請注明原出處及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友情鏈接:站點地圖 薩科微官方微博 立創商城-薩科微專賣 金航標官網 金航標英文站
Copyright ?2015-2024 深圳薩科微半導體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20017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