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0755-83044319
發布時間:2022-11-04作者來源:薩科微瀏覽:1753
“老板們畫的餅越來越小了,已經從:‘咱們公司三年內準備上市’到了‘放心,咱們公司一年內黃不了’。”這是筆者近日在某個半導體行業群里看到的消息。
圖源 | 社群
除此之外,甚至有人調侃“現在已經是員工‘PUA’老板的時代了”,言外之意,現在更怕公司裁員或倒閉,在全球經濟寒冬中,安穩度過已是上策。在人才緊缺的半導體產業中,雖然人才們的失業焦慮不像餐飲、旅游、航空領域那么嚴重,但著實沒有前兩年那么任性和自由了。
“人事凍結+裁員”潮席卷全球
早在今年6月,英特爾就曾在其內部備忘錄中表示:“受供應鏈惡化以及PC銷售滑坡的影響,再加上為了趕超臺積電砸下的大手筆晶圓代工投資,英特爾的毛利率將創下歷史低點,因此為了削減成本,已經凍結了桌面個人電腦和筆記本電腦芯片部門的人事招聘,并暫緩所有新增職位的申請。”而近日更是傳出,英特爾將在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公布前后也就是今年11月啟動“針對性”裁員,涉及數千個員工,其中銷售和營銷部門受到的影響[敏感詞],裁員比例預計約為20%。
無獨有偶,就在本月初,根據《金融時報》的消息,在被英偉達收購失敗后,IP巨頭ARM被爆出已經裁員1250人,包括700名英國員工和550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員工,全球裁員率接近18%。有機構猜測,此舉是為IPO上市鋪路,通過控制非關鍵項目的工作,以及嚴控管理費用,來促使財務審核達標。
此外,根據Planet3DNow!對AMD和英偉達職位招聘的追蹤和統計,發現自7月30日以來,這兩家公司提供的崗位數量分別減少了4%和18%,若再往前推進到5月7日,英偉達則減少了68%,AMD基本不變。
當然,這些只是人事凍結和裁員潮中的冰山一角,有消息稱,美國有78%的企業打算裁員,有85%的企業已經凍結人事計劃,四分之三的雇主傾向于找臨時工,來應對勞動力的短缺,包括我們熟知的谷歌、蘋果、微軟、Meta等。
圖源 | androidcommunity.com
根據Crunchbase的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9月,整個2022年,美國科技行業裁員數量已超過4.2萬人,過去兩年大規模裁員人數超過16萬,裁員公司數量超過40家。
而值得一提的是,Meta竟然以“隨機演算”的方式裁掉了60名員工,在收到解雇通知書的員工表示:“解雇內容除了隨機裁員外,并未說明具體原因”。這種裁員方式和理由真是聞所未聞。
國際性大公司裁員不斷,而國內半導體業內的公司雖然還未傳出大幅裁員的消息,但根據鈦媒體App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1-8月,中國吊銷、注銷芯片相關企業達到3470家,超過2021年的3420家。比如圈內熟知的,諾領科技倒在了融資2億的B輪,啟靈芯則是倒在了6億融資的A輪。
而以晶圓代工和封測為主的中國臺灣地區的廠商也沒有那么好過,根據臺積電總裁魏哲家在今年法說會上的說法:臺灣有一部分中小型IC設計企業已經開始凍結人事,盡力縮減開支以保留現金。而能從產業鏈上提前三個月感知這一變化的臺積電也在近日開始鼓勵員工進行休假,以應對此次砍單風波。
這一說法和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今年8月發表的一篇題為《整個公司的經營方針要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的內部講話不謀而合,任正非表示:“未來十年應該是一個非常痛苦的歷史時期,全球經濟會持續衰退,華為要把活下來作為最主要綱領,從過去恐慌性的自救改為有質量的自救,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全線收縮和關閉邊緣業務,把寒氣傳遞給每個人。”
老板們畫不動餅的三大猜想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敏感詞]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示:全球經濟活動正在經歷廣泛的、比預期更加嚴重的放緩,通貨膨脹達到幾十年來的[敏感詞]水平,全球經濟增長預期正從2021年的6%放緩至2022年的3.2%,而2023年將進一步縮水至2.7%。
受到全球經濟滑坡的影響,消費電子首先進入下行周期,全球消費電子產品2022年Q3出貨量基本“團滅”,電視機出貨量創2014年以來同季出貨[敏感詞]紀錄,筆記本電腦出貨量同比下降19%,臺式機出貨量同比下降11%,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9%;便攜音響和數碼相機1-8月出貨量分別同比下降37.6%和11.5%。
下游的市場緊縮勢必會帶來上游半導體產業的同步調整,臺積電總裁魏哲家曾公開示警:“2023年,整體半導體產業恐陷入衰退”。而根據西門子旗下Supplyframe四方維發布的CIQ報告顯示:2022年9月份,全球設計和采購活動的表現低于季節性平均水平,2022年第四季度的設計活動預計將環比持平至下降5%,而第四季度的采購活動預計將環比下降5%至7%。
圖源 | trinityconsultants.com
投資活動減少+賣貨變現能力降低+薪資攀升
過去幾年中,國內的半導體賽道從冷門發展到過熱,投資圈公認的說法是:一級市場太貴,二級市場持續下跌,這種倒掛的情況就像是面粉比面包貴,芯片投資越來越難做,以前的Pre-IPO投資吸引力也大幅下降。
武岳峰資本合伙人熊泉表示,“資本寒冬正在到來,一、二級市場倒掛的時間不會很長,很多國內的芯片新創企業要再找投資很困難。”
對于二級市場的下跌,與非網電子行業分析師顧子揚表示:“行業的過熱推高了資本市場對行業的估值中樞,在2021年底到達頂點之后,于2022年伴隨經濟緊縮有所回落,并且出現逐步加速的狀況。因此可以看到,有很多上市半導體公司,其業績尚未發生明顯轉折,或者只是業績增速有所回落,但依然保持增長的情況下,股價卻已屢屢下挫。”
對于一級市場的痛點,粵澳半導體產業基金、執行事務合伙人劉丹則具象化地表示:“一級市場的估值有剛性,一般來說A輪以20億估值融資,B輪不可能以18億估值來融資,這就會導致僵局的出現。如果企業還在融資燒錢的階段,融不到錢就可能面臨經營困難的問題。”
根據研究機構PitchBook公布的《2022年上半年大中華區風險投資報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大中華區風險投資活動大幅下降,前6個月總額僅為286億美元,遠低于2021年7-9月的數據總和,比去年上半年的560億美元下降近50%,主要原因是監管、供應鏈問題和宏觀經濟挑戰。
對于一家企業來說,資金的[敏感詞]來源應該來自于主要業務營收,但驅動IC、射頻芯片、電源管理芯片、存儲芯片、MCU、GPU等細分賽道分別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價格走跌現象,而走跌的背后是市場面的不景氣,因此很多企業的賣貨變現能力降低。以國內的射頻賽道為例,中低端的白熱化競爭,疊加手機市場疲軟下的大量庫存積壓,有些公司甚至在以低于成本價20%-50%的價格在促銷產品,這勢必會帶來資金流的惡性循環。
當然,這不僅僅局限在競爭力不強的中小型企業,根據Gartner今年4月發布的數據顯示,華為海思2021年的營收僅為15億美元,相比2020年的82億美元,下降了81%。不過,帶來海思營收不景氣結果的主要因素還是美國對中國科技產業的針對性打壓。
雖然,企業可見的資金流入減少了,但是這幾年半導體行業的人才薪資卻早已被架高,當然這也是對半導體人才那么多年甘愿坐冷板凳,高投入、低收入的一種尊重式提升。然而,對于當下需要節衣縮食的半導體企業來說,無疑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美國制裁的重重加碼,人才結構的不穩定
這幾年,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制裁力度越來越大,從與美國技術相關的材料、IP、代工、芯片、設備,到美國相關的人才都對中國進行了限制,這不僅會帶來技術上的不交流,還會導致部分人才的外流,給人才結構和產業發展帶來極大的不穩定性。
最后
半導體產業正在經歷周期性的調整,但總體上不會太過惡化。根據Gartner數據顯示,全球半導體市場在2021年達到5529億美元,同比增長26%;預計到2022年將進一步增長9%,達到6014億美元。
因此,想要進入半導體產業發展的人才也不必因為擔憂而不敢進入該賽道,因為熱度褪去未必全是壞事,此時的我們要堅信的是:世界電子化的趨勢不會改變,產業爬坡下只要沉下心來做事,職業生涯很快就將迎來景氣階段。
免責聲明:本文采摘自網絡,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薩科微及行業觀點,只為轉載與分享,支持保護知識產權,轉載請注明原出處及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友情鏈接:站點地圖 薩科微官方微博 立創商城-薩科微專賣 金航標官網 金航標英文站
Copyright ?2015-2024 深圳薩科微半導體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20017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