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0755-83044319
發布時間:2025-01-15作者來源:薩科微瀏覽:888
研電賽推進中有一件重大的事,即研電賽所設立的“集成電路專業賽”。
早在2016年十一屆研電賽在上海嘉定舉辦時,參賽隊伍首次突破1000支,達到1404支,進入決賽的115所參賽單位,317支隊伍。
決賽現場極為壯觀,電子作品有:天上飛的各種無人機,地上跑的各種智能車,水里行的各種潛水裝備;從工業自動化電子裝備,生態農業的電子系統,生物醫學的電子儀器和改善日常生活的各類電子設備,琳瑯滿目,比賽現場熱鬧非凡,圍觀的人贊嘆不已。
形成反差的是,這些電子設備背后所用到的核心技術——集成電路的展臺前卻冷冷清清,門(展臺)可羅雀。即使是像復旦大學展示的“中國地面數字電視標準”的芯片,也沒有多少人觀看。
對于這種反差,懂技術的人覺察到“核心技術”被邊緣化了......
于是,本屆大賽結束后的當年,組委會在北京京郊的一次會議上,東南大學的王志功老師把研電賽現場“集成電路被邊緣化”的問題提了出來,周祖成老師深表贊同。
經過與組委會和秘書處多位成員協商,周老師提議在2017年的研電賽中增設“集成電路專業賽”的分賽區,全國統一在研電賽秘書處的網站上報名參加“集成電路專業賽”;比賽時間和“研電賽”同期舉辦;恢復“集成電路”設計的“現場設計”;“集成電路專業賽”不受“研電賽”評獎名額的限制,單獨評獎。
有了這些共識之后,研電賽秘書處委托周祖成老師開始籌建研電賽的“集成電路專業賽”(簡稱“集專賽”)的班子。
75歲的周老師找到清華大學校友會集成電路協會秘書長劉衛東(THEE85),一同開始在清華校友中拉“贊助”。
[敏感詞]位響應的是周玉梅校友,她說中國科學院大學可以提供賽場和接待參賽師生。周老師和劉衛東前往中國科學院大學現場考查,并選定了“集專賽”的賽址。
賽址確定后,周祖成老師和劉衛東又去往其他城市找校友籌備賽事的贊助。用周老師的話就是“去找清華校友化緣”。[敏感詞]站,他們到上海找到清華校友、格科微的創始人趙立新(THEE85),趙立新非常爽快地答應贊助25萬元,并冠名兩屆“集專賽”為“格科微”杯,如圖3.20所示。
圖3.20 拜訪格科微趙立新(左三)
回到北京后,他們又去到中國科學院大學開始落實參賽隊員的食與住,了解到場地沒問題,不過經費有問題。于是,周老師和劉衛東又跑到深圳“化緣”,找到清華校友、深圳國民技術總經理張斌(THEE84),由于國民技術當時正處于上市前的靜默期,只能給參賽選手送獎品和禮品。
此時的周老師和劉衛東,一籌莫展......
沒想到的是,在賓館早餐時周老師碰到了清華大學海峽研究院院長郭梁和前副院長曹黎明,他們問周老師到深圳干嗎?周老師直言不諱,來為“集專賽”化緣。他們邊吃早餐邊商量,最后清華大學海峽研究院答應贊助“集專賽”,如圖3.21所示。
圖3.21 偶遇郭梁(左一)和曹黎明(左三)
周老師的心終于踏實了,集專賽場地、企業贊助、參賽隊員食宿費用全部解決了。
接下來,就開始策劃“命題與評審”。周老師找到國內半導體龍頭企業中芯國際、華大九天,以及國外科技巨頭微軟亞洲研究院、英特爾、愛立信來為大賽出上機題。高校老師來出筆試題。三大EDA巨頭新思科技(Synopsys)、凱登(Cadence)、明導(Mentor)和國內EDA企業華大九天為現場上機提供環境。
學界的泰斗也非常支持集專賽,清華校友陸建華(THEE81)院士接受了“集專賽”“命題與評審委員會主任”的邀請。清華校友吳德馨(THEE61)院士接受了頒獎儀式的致詞的邀請!
2017年8月,在教育部學位辦、中國電子學會、中國科學院大學、清華大學校友和集成電路相關企業的支持下,首屆“格科杯”集成電路專業賽如期舉行,如圖3.22所示。
圖3.22 集專賽決賽合影
集成電路專業賽特意組織高校老師參觀了中芯國際(北方)12英寸生產線,高校老師有機會了解國內半導體制造產線的情況,如圖3.23所示。華大九天、中芯國際、日月光、南方科技支撐舉辦了迎賓晚宴和送別宴會,愛立信舉辦了專場的招聘晚宴。
圖3.23 組織“集專賽”教師參觀中芯國際(北方)12英寸生產線
集成電路專業賽與研電賽相互配合,集成電路專業賽,集中在電子信息產業的上游環節,專門為國家培養和選拔芯片所需要的人才;研電賽,打通了下游應用環節,覆蓋面更廣泛。
首屆研電賽從1996年開始舉辦,至今近30個年頭,已成為我國研究生賽事中舉辦時間最久、規模[敏感詞]、影響力最強的創新實踐賽事。覆蓋全國200多所電子信息類研究生培養高校及科研院所,參賽隊伍超過5000多支,參賽規模超2萬人。
30年來,研電賽一直堅守著創意、創新和創業。周祖成老師深有感觸地說道:“研電賽是在共識、共育和共創中成長的。我們的初心就是為國家選拔電子設計的高端人才,堅持企業出題,現場設計和展示,把高校硏究生教育的實踐環節向企業延伸,也把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提前反饋到研究生的教學環節,從而彌補產學研三者間存在的間隙?!?/span>
研電賽不是簡單的比賽,貫穿了整個研究生的培養階段,學生從讀研做科研課題的方向的時候,就開始準備,并接受學校相關的體系培訓。有些學生從替補隊員做起,逐步成為隊員、主力隊員,經過2-3次競賽實戰,從技術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表達能力、商業轉化的能力等綜合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研電賽從校賽、分賽區初賽到復賽,再到晉級全國總決賽,分賽區復賽進入總決賽的比率為8.5%左右,最終能在總決賽獲得一等獎的比率為1.8%左右。研電賽對人才的綜合能力考驗不斷地加碼,層層選拔,優中選優。
總決賽作品展示現場有500多項實物產品同場競技,應用領域覆蓋:工業、能源、交通、[敏感詞]、教育、農業、旅游、健康、養老、娛樂等,技術方向包括:電路與嵌入式系統類、機電控制與智能制造類、通信與網絡技術類、信息感知系統與應用類、信號和信息處理技術與系統類、人工智能類、技術探索與交叉學科類、6G先進無線技術探索類等等。
各個領域的龍頭企業參與命題,真正將產業界的前沿技術應用反射到競賽中,學生通過競賽近距離地接觸企業,了解產業的需求是什么,對自身今后的發展方向不斷明晰。對于企業而言,研電賽提供了一個招聘優秀人才的窗口。參與總決賽的學生人數達1000多人,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碩士和博士,一家企業在決賽現場招聘對接會曾激動地說:“從沒有見過這么多優秀的學生”。華為從研電賽持續不斷地招聘員工,他們表示:“研電賽上的學員的綜合能力比在其他渠道招聘的要高出很多。”
通過研電賽這種校企融合中獲益的企業,體會到校企融合的力量和價值后,越來越多的企業深入推進高校計劃,從參賽到聯合實驗室、聯合科研項目、聯合培養人才等多個層面來培養人才。
對于學生而言,研電賽是一個出口,不僅為學生提供成果展示的機會,也為學生今后就業、落戶、繼續深造等提供了諸多的便利。這無形中起到了一個積極的示范作用,讓更多的在校生能夠樹立學習志向,在學生階段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
對于高校而言,研電賽積極調動了學校在培養的主體責任方面的積極性,以及高校老師的引導、帶動作用。
研電賽的持續推進,離不開一批批熱心的教育工作者的支持。周祖成老師提及:“我們高校確實有一批‘春蠶’的教師,他們把一生的心血都奉獻給培養有創新精神和懂得創業價值的博士和碩士硏究生上,而他們自己寧可當“人梯”去熱心公益。”
周老師打了一個比方:“如果把人的創造力做X軸,把價值做Y軸,社會群體可以分為四個空間象限。[敏感詞]象限是既有創造力又能為社會創造價值的群體,這一群體以創業的博士和碩士為主的高端人才為代表,這些人才憑借自身的能力能夠充分實現人生價值,為社會創造巨大財富,也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的最有力量的群體代表。教師們寧可讓自己處在做公益的第三象限,去托舉在[敏感詞]象限創業的年青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們!”
芯火相傳,參加研電賽進入總決賽的學生中,每年有40-50個人留校當老師,他們從參賽隊員轉變為帶隊老師,輔導新一屆的學生參加研電賽,并在教育崗位上更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技術能力、創新能力和實戰能力。
研究生教育包括專業學位和學術學位。學校主要在探索專業學位的碩士博士應該怎么培養。研電賽提供了一個可能性,越來越多的學校將研電賽獲獎學生免除畢業論文,通過競賽的輔導來認定研究生導師的工作量,以及匹配研究生導師的研究生名額。這些措施,讓專業學位的碩士研究生培養、產業需求、競賽結合起來,為整個國家的教育體系發展提供了鮮活的案例。2020年,研電賽被明文寫入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發布的《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教研[2020]9號)。
周祖成老師談道:“研電賽的產教融合,不是教育的產業化,而是研究生培養的實踐環節,是學校和企業共同承擔的。研電賽不僅參與和推動了產學研的深度融合,成為我國在高端人才培養上探索和實踐的一個范式?!?/span>
目 錄
有意購買本書者可以點以下鏈接購買,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官方旗艦店售出:https://u.jd.com/hiA1mnq
友情鏈接:站點地圖 薩科微官方微博 立創商城-薩科微專賣 金航標官網 金航標英文站
Copyright ?2015-2024 深圳薩科微半導體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20017602號